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高水平协同发展,提升区域养老服务质量,京津冀三地民政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司法部门联合出台《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培养计划》与《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专项方案》,聚焦养老服务人才一体化建设与老年人权益保障,明确跨省资格证书互认、就业补贴及法律援助等关键举措,为区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根据《人才协同培养计划》,京津冀三地率先打破行政壁垒,全面实现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互认,持证人员可跨省市执业就业,促进人才资源高效流动。三地将建立联合培训机制,每年统筹开展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,重点覆盖失能老人照护、应急救护、心理疏导等领域,并通过标准化考核体系确保服务质量。针对跨区域就业的养老服务人员,政策明确给予住房租赁补贴、通勤交通补助等专项支持,引导专业人才向养老资源薄弱地区流动,助力津冀农村及环京地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。
同步实施的《法律援助服务专项方案》强化老年群体合法权益保障,要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设立涉老案件绿色通道,优先受理并加速办理赡养纠纷、财产侵权等老年人高频维权事项。三地计划在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设200个法律咨询服务站,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驻点提供法律咨询、遗嘱公证、消费维权等一站式服务,破解老年人“维权难”问题。相关部门将联合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追踪机制,定期开展案件回访与满意度评估,确保服务实效。
为推动政策落地见效,京津冀三地联合搭建养老服务人才信息共享平台,动态监管人才流动、培训与服务质量;司法部门共同制定涉老法律援助服务清单及操作规范,构建跨区域协作机制。未来,三地将通过政策宣贯、标准互通、联合督查等举措,持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协同改革,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养老协同发展样板。